健康影像圈
多元圈层 脑梗塞后遗症偏瘫,真的无法改善吗?
2025-02-21
脑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一种。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许多患者和家属在面对偏瘫这一后遗症时,往往感到无助和绝望,认为偏瘫是无法改善的。那么,偏瘫真的无法改善吗?
一、脑梗塞与偏瘫的关系
脑梗塞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缺血与缺氧,进而引发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偏瘫是脑梗塞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对患者的运动机能造成损害,还可能伴随感觉失常、语言能力丧失、口角歪斜、认知功能受损以及情绪波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伴随而来的症状加重了患者的身心压力,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偏瘫并非无法改善
虽然脑梗塞导致的偏瘫通常难以完全治愈,但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善。偏瘫患者在急性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出血、改善脑灌注、抗感染等,在病情稳定后则需尽早开展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三、偏瘫患者的康复方法
对于脑梗塞后偏瘫的患者来说,康复之路可能漫长而艰辛,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康复训练,就有可能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保持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是康复成功的重要因素。患者和家属应该认识到,偏瘫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后遗症,但并非无法改善。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患者有望恢复部分或全部的运动功能。
坚持康复训练。患者应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坚持长期训练。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功能。首先是床上训练,在此过程中,患者要注意正确摆放肢体位置,避免痉挛,可以每1~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进行被动锻炼和主动运动。被动锻炼由家属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包括按摩推拿和肢体关节的运动,有助于预防患者肢体强直。主动运动则需要患者在神志清楚后进行,可使用正常一侧肢体协助患侧肢体活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其次是床边活动训练,包括起床、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换、站立平衡训练等,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平衡和站立能力。下床活动训练要求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逐渐进行站立、步行等训练,以增强肢体功能,同时注意训练内容应从扶床栏站立、扶双拐站立到步行、上下楼梯等,循序渐进地促进康复。日常活动训练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梳洗、更衣、进餐、坐起、轮椅转移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还可以进行其他活动,如击球、编织毛衣等以增加活动量。最后是呼吸训练,特别是患者存在呼吸不均匀情况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通过双手摸胸肋部进行吸气、呼气练习,调整呼吸节律,改善呼吸功能和语言功能。
做好中医护理。偏瘫的中医护理中,瑶族特有的庞桶药浴疗法备受推崇。此疗法是将新鲜草药细心捆扎成小束,置于宽敞锅中进行煎煮。待药液沸腾约半小时后,迅速倒入高约70厘米、直径约60厘米的大木桶内,液面一般不超过坐姿时的胸口位置。保持水温在38℃至42℃间最为适宜。每次浸泡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每日进行一次,连续七天为一个疗程。此疗法具有驱散风寒湿邪、舒缓筋脉、促进血液循环、排除体内毒素、增强体质等多重功效,尤其适用于由风寒湿毒引发的畏寒、手脚麻木及偏瘫等症状。
饮食护理。患者饮食应营养丰富、品种多样,保证膳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还应做到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低盐。

定期复查与随访。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偏瘫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脑梗塞后遗症,但并非无法改善。通过以上措施,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偏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康复训练,并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同时,患者还应该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廖志琼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