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影像圈
全球视野 血管不通, 多半是气虚了, 一个简单小方子, 补气活血, 化瘀散滞
2025-02-09
血管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它又很容易出问题。

在中医理论里,血管不通,气血不畅,身体的各个器官不能得到充足的滋养,会导致各种严重问题的出现。而血管不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气虚。
既然找到了根源,那么就需要补气活血,有一张方子——补阳还五汤,它源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它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七味药组成,堪称补气活血、化瘀散滞的“高手”,在改善血管淤堵方面效果显著。
中医常说“气为血之帅”,气就像血液的“指挥官”,推动着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一旦气虚,血液运行乏力,渐渐就会在血管中瘀滞,堵塞血管,各种健康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比如常见的手脚麻木、肢体无力、头晕目眩等,不少都和血管不通、气血阻滞有关。
方中的黄芪大补元气,为气血运行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能有力地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解决因气虚导致的血液运行无力问题。
当归尾既能活血,又能养血,而且它的活血力量比较强,主要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帮助疏通血管。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可以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能协助当归尾活血化瘀,同时还能防止活血化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热问题。
地龙善于通经活络,能像一个灵活的“清道夫”,帮助清除血管中的瘀滞,让经络气血畅通无阻。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能行血中之气,气行则血行,进一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能协助其他药物更好地发挥化瘀散滞的作用。
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同样能活血化瘀、润肠通便,和红花配合起来,能更好地活血化瘀
患者宋先生,49岁,因为突然感觉左边身体麻木,用不上劲,去检查是脑血管有问题了。住院一阵子,情况有缓解,但还是有左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清、头晕头疼等问题。
面诊时,我看他舌暗苔白腻,脉沉细,辨证为气虚血瘀。所以,我用了补阳还五汤加减给他调理。一个月之后复诊的时候,宋先生说话清晰了很多,他说能感觉到左边肢体的力量在逐慢慢恢复。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文中的方子有效,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照用的,大家的体质和身体情况都不同,用药前一定要经过专业辨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