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野圈
全球视野 小青龙汤古法加减治愈“噎”伴吐寒涎3月案
2025-03-22
小青龙汤古法加减治愈“噎”伴吐寒涎3月案
关键词:咳嗽 遇冷风加重或诱发 咽中异物感 涎沫极寒凉 噎 炮附子 古法加减
姓名:张敬侠 女 51岁, 初诊:2021-02-02
主诉:咳寒痰涎沫3月余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感冒,输液后好转,但遗留轻微咳嗽,咽中不适,经常咯出豆粒大小的涎沫,自觉此团涎沫冰样寒冷。先后服用头孢、化痰止咳药不效。患者平素偏怕冷,2年前查出“甲状腺机能减退”,常年服用优甲乐。
刻下症:患者3个月来轻微咳嗽,吹冷风后诱发或加重,咽中有异物堵塞不畅感,可咯出豆粒大小白色涎沫,并自觉所吐涎沫极其寒凉,犹如小冰块,背部亦有寒凉感。纳可,无口干、口苦,夜尿一次,大便时溏时干(食寒凉则溏泻,服辛辣食物则便秘),眠可。查体:咽部色淡,未见明显充血,未见淋巴滤泡,舌淡,苔白腻,舌根部苔白厚。脉沉细弱。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何师指出小青龙汤的核心方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在小青龙汤的九个应用境界中还指出,其适应证还包括:遇冷空气加重或诱发;后背冷等。此案患者咳嗽,吹冷风后诱发或加重;咽中有异物堵塞不畅感,可咯出豆粒大小白色涎沫,并自觉所吐涎沫极其寒凉,犹如小凉块;背部亦有寒凉感,显然符合小青龙汤方证。
诊断:
1、支气管炎 咽炎 2、小青龙汤证
方药:
小青龙汤
处方:
麻黄12 桂枝10 肉桂5 甘草15 姜夏15 干姜20 细辛9 五味子15 紫菀 款冬花各15克 4剂中药全成份配方颗粒,开水冲溶,分温三服。
二诊:2021-02-06
患者述,4剂中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后背及所吐之涎沫,已不似以前寒凉,但咽中异物堵塞不畅感依旧。遂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黑顺片15克。
黑顺片15 桂枝10 肉桂5 甘草10 姜夏20 干姜20 细辛9 五味子15 全成份配方颗粒,开水冲溶,分温三服。
三诊:2021-02-11

患者喜述:咽中异物堵塞不畅感明显减轻,后背及所吐之涎沫已不感寒凉,涎沫量亦减少八层。效不更方,上方再开四剂,一周后电话随访,诸症已愈。
按语:
1、临床中不仅要抓小青龙汤主证,还要紧抓其“八个境界”,才能用好这一个咳喘名方:
365站群一诊中,遵何师小青龙汤八个境界,紧抓“后背寒凉”、“自觉所吐涎沫极其寒凉,犹如小凉块”“后背冷”主证,而选用小青龙汤。至于后背冷,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均可以,当然还是着有细微的区别。
2、关于“噎”:
咽部异物感,半夏厚朴汤可以,小青龙汤其实亦可以。
半夏厚朴汤的异物感——“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其内在病机是痰气交阻;而小青龙汤之咽部异物堵塞感——“噎”,乃寒饮阻滞。因患者咽部不适,遂依古法“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小青龙汤方后加减中“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一味药的替换,此方便从外寒内饮,变成专攻内之寒饮。
关于小青龙汤之寒饮射肺,郝万山教授在其《伤寒论讲稿》中有“落盂成水”之说,即涎沫入痰盂后,即化成清水。故仲景在本已是够温的小青龙汤中加炮附子一枚。细看此方有干姜、桂枝,为半个苓桂术甘汤;内含桂枝、甘草、姜夏、干姜、细辛、五味子,若加上茯苓,便成为善除内饮之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故知此方善除寒饮。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细辛原文用三两,临床细辛应用至10克以上,与半夏用至20~30克,可明显增强疗效。关于细辛不过钱之说,此处不再展开。
3、关于吐涎沫
理中汤、甘草干姜汤两方均可治疗吐涎沫,已被大家熟知,其实理中汤中内含甘草干姜汤,小青龙汤亦内含甘草干姜汤。故仲圣在《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载: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