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健康视野圈

健康视野圈

多元圈层 权威发布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2025-03-19

导言

随着国内外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全新指南(2024版),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本解读包含该指南的6大亮点: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糖尿病的教育与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和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

研究要点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应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个人爱好和需求,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决策。

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等。

超重或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5%,可改善血糖以及血压、血脂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

本期DH,解读《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实践,促进行业水平提高和进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结局。

365站群VIP

图片

图片

图片

站群论坛

1

亮点1: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由 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2019年12.4%。糖尿病的知晓率(36.7%)、治疗率(32.9%)和控制率(50.1%)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1.患病数据

1)2015至2017年,结果显示≥18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按ADA2010年标准为12.8%。

2)糖尿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

2.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

1)男性(13.3%)患病率高于女性(11.5%)。

2)在新发T1DM患者中,20岁以上患者占65.3%。

3)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由19.6%到20.1%。

4)城市化、老龄化、超重和肥胖、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和遗传易感性均对糖尿病有影响。

图片

(表来自原文:我国9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汇总)

2

亮点2: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1)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培训。

2)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结局。

3)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应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个人爱好和需求,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决策。

4)医护工作者应在最佳时机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尽量个体化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

图片

(图来自原文:糖尿病教育管理流程及框架)

3

亮点3:糖尿病诊断与分型

1.诊断

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图片

(表来自原文:中糖代谢状态分类(WHO 1999年))

图片

(表来自原文:糖尿病诊断标准)

2.分型

1)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

2)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见下图。

图片

(图来自原文: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

4

亮点4: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1.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超重或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T2DM)体重减轻5%,可改善血糖以及血压、血脂等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

2)T2DM患者的体重管理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

3)T2DM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后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

图片

(图来自原文: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2.治疗路径

1)不伴ASCVD或其高风险、HF或CKD的T2DM患者,如无超重或肥胖选择二甲双胍治疗;如有超重或肥胖,选择有减重证据的降糖药。

2)T2DM患者合并心衰者降糖药首选SGLT2i。

3)伴慢性肾病(CKD)的T2DM患者,首选有CKD获益证据的SGLT2i,如不能使用 SGLT2i,可选择GLP-1RA。

4)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控制目标为<7.0%。

图片

(表来自原文:中国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图片

(表来自原文: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3.控制目标

1)早发T2DM危害大,诊断后可采取强化治疗及时控制血糖,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2)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等。

3)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联合是实现早期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

图片

(表来自原文: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关系对照表)

5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亮点5: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

1.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

1)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在诊断的同时要注意是否存在伴发病或并发症,如睡眠呼吸障碍、血脂异常等。

2)青春期应注意是否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3)起始的药物治疗可以单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或者两者联合使用

4)如果存在糖尿病症状、严重高血糖、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则需要胰岛素治疗,一旦酸中毒纠正,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图片

(表来自原文:儿童及青少年T1DM、T2DM及单基因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2.特殊类型糖尿病

1)建议对所有出生6个月内起病糖尿病患者进行单基因糖尿病的基因检测。

2)非内分泌科患者的住院治疗以治疗主要疾病为主,降糖治疗为辅。

3)围手术期应加强血糖监测,预防低血糖。

4)有母系遗传特征的早发糖尿病,伴耳聋,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下降,基础和负荷后乳酸异常增高的患者,建议进行线粒体基因的检测。

6

亮点6:1型糖尿病

1)T1DM可分为3期,1期为免疫紊乱期,2期为血糖异常期,3期为临床症状期,其中1期和2期为亚临床期。

2)推荐病程3~5年的儿童T1DM患者在10岁或青春期开始后(以较早者为准)进行初次筛查。

3)病程>5年的患者进行微血管并发症的初次筛查。

4)应在T1DM诊断后尽早提供连续血糖监测技术用于糖尿病管理。

图片

(表来自原文:T1DM的分期与诊断标准)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返回

Powered by 健康视界圈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