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野圈
健康范围 MRI上腹部(肝脏,脾脏,胆囊)扫描方案
2025-01-13
前言:MRI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此扫描方案仅提供参考数据,具体情况以各位培训老师根据医院要求调试的序列参数为准。
一、相关解剖
图片
图片
图片
肝 liver 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我国成年人肝的重量男性为1230~1450g,女性为1100~1300g,约占体重的1/50~1/40,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重量可达体重的 1/20,其体积可占腹腔容积的一半以上。肝的长(左右径)×宽(上下径)×厚(前后径)约为258mmx152mmx58mm。肝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故活体的肝呈棕红色。肝的质地柔软而脆弱,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发生腹腔内大出血。
二、检查目的
1、观察上腹部各个脏器形态、大小、走形,判断有无组织病变;
2、对组织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3、疾病随访、观察恢复或复发状况;
4、术后恢复状况评估;
三、检查前准备
1、核对病人信息,检查部位,检查目的要求;
2、告知患者肝脏检查需要空腹,且禁食禁水6小时以上;
3、确认病人有无MRI检查禁忌症;
4、去除患者及陪同人员(如有)随身携带金属物品;
5、向病人讲解扫描时间及注意事项;
6、制动,告知患者平静呼吸,提前做好呼吸和屏气训练(呼气末期屏气最优);
7、如需增强扫描,提前预留静脉通道;
8、如遇不适,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四、摆位注意事项
1、 使用体部相控阵线圈。
2、 佩带防噪耳塞或耳机,以保护听力
3、 体位:头先进,仰卧位,最好采用双臂上举置于头颈两侧(避免双手交叉)或双臂置于身体两侧(需手臂尽量紧贴身体);
4、 嘱病人平静呼吸,不转头,不说话,配合检查;
5、 线圈中心及定位中心对准剑突下缘;
6、 如若进行增强扫描,一般采用动态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打药,常规剂量为0.1mmol/kg;
五、扫描方案设计
1、冠状位扫描定位(参考)
图片
矢状位:扫描基线平行于人体(矢状)长轴;
冠状位:使用ctrl/alt键,调整图像使之处于合适角度;
横轴位:扫描基线平行于腹部横轴线;
扫描范围:以肝门处为中心,上下范围包括全部肝脏及病变范围;
2、轴位扫描定位(参考)
图片
矢状位:扫描基线垂直于人体(矢状)长轴;
冠状位:扫描基线垂直于人体(冠状)长轴(采用膈肌导航,需将导航条中心置于肝顶位置);
横轴位:扫描基线平行于腹部横轴线;
扫描范围:以肝门处为中心,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脏下缘,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3、常规3D_MRCP扫描定位(参考)
图片
在横轴位和矢状位上定位,定位与主胰管走形一致,如需了解肝内胆管情况可与肝内胆管走形定位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肝管、胆管、胆囊、胰管,合理调整扫描范围,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序列采用膈肌导航,需将导航条中心置于肝顶位置,如病人呼吸配合不佳,可改做单次屏气的3D_MRCP或多次屏气的2D MRCP(视情况选择)。
六、扫描序列选择(建议)
图片
如若平扫+增强,序列扫描顺序可适当调整,建议方案:
1、t2_haste_cor_mbh
2、t1_vibe_dixon_tra_bh
3、t1_vibe_dixon_tra_bh_dyn
4、t2_ftse_fs_tra_trig
5、ep2d_diff_b50-800_tra
6、t1_vibe_dixon_cor
7、t1_vibe_dixon_tra_bh_delay
注:动脉期增强如需多期(4-5A)扫描,可选用t1_vibe_twist_dixon序列进行扫描(需配备twist序列);部分配备生命感知系统(BioMatrix)的设备可直接使用生命感知系统进行门控(呼吸)触发的T2轴位序列扫描。
七、方位及序列
平扫序列:轴位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 fs-T2WI 序列(呼吸不均匀者可选用屏气fs-T2WI序列、haste序列)、快速梯度回波水-脂同反相位(双回波)T1WI屏气采集序列,在设备性能允许的情况下加扫DWI序列,扫描范围覆盖肝、胆、脾;冠状位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屏气采集序列。增强扫描序列:轴位快速梯度回波三维 T1WI 动态容积屏气采集序列,低场设备可选用二维序列行三期以上动态扫描,并补充冠状面图像。
八、技术参数
二维序列层厚6.0~8.0 mm,层间隔<1.5 mm,FOV(300~400),矩阵≥256×224。三维序列层厚2.0~4.0 mm,无间距扫描,FOV(300~400),矩阵≥256×160。采用呼吸触发(婴幼儿呼吸频率过快、幅度过小时可不选用)。增强扫描以2~3 ml/s的流率注射常规剂量钆对比剂,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尽量优化扫描参数将扫描周期缩减至<10 s/期。
九、图像要求
(1)完整显示靶器官及病变区域;(2)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及并行采集伪影不影响影像诊断;(3)轴面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fs-T2WI序列为必选项,在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轴面 T1WI 序列优先选择梯度回波-水-脂双相位T1WI序列或非对称回波水脂分离T1WI序列,尽可能使用DWI序列;(4)至少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影像;(5)提供MPR、MIP及曲面重组胆管像。
十、观察要点及图像示例
1、t2_haste_cor_mbh / t2_trufl_cor_bh 纵览解剖结构,查看病变情况,并做为轴位屏气扫描的定位像和诊断补充。
图片
站群论坛2、t2_fblade_fs_tra_trig/ t2_ftse_fs_tra_trig 采用脂肪抑制,病变对比更明显,更易显示组织病变情况。
图片
3、t1_vibe_dixon_tra_bh / t1_vibe_opp-in_tra_bh 同反相采用两个TE值,一次扫描得两组图像,vibe_dixon序列是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水、脂相;有利于含脂组织病变诊断。
图片
4、ep2d_diff_b50-800_tra 观察病灶的弥散受限程度,淋巴结情况,辅助诊断。
图片
5、t2_space_cor_iso_trig / 2d_ mrcp_mbh 查看胆道结石部位、大小、数量及胆道梗阻情况。3D采用门控触发,病人可自由呼吸扫描(若病人不耐受,可选用3D_mrcp_bh序列扫描);2D采用短时相屏气扫描,扫描速度较快。
3D_MPCP和2D_MRCP
图片
6、t1_vibe_dixon_tra_bh
t1_vibe_dixon_tra_bh_dyn
t1_vibe_dixon_cor
t1_vibe_dixon_tra_bh_delay
多期增强可检查局灶性病变,评估肝脏血供和循环状态。
图片
十一、注意事项
1、图像要求扫描覆盖病变组织且无明显运动伪影;
2、可适当调整位置,使病人躺的位置尽可能舒适;
3、屏气扫描一般采取吸气-呼气-屏气(机器内置语音就可实现)的呼气末采集方式;
4、部分儿童可采用starVIBE或多次平均VIBEdixon序列进行T1扫描,可使用径向填充(blade)序列或单激发HASTE序列进行T2扫描。
5、线圈摆位建议(双臂置于身体两侧)
图片
十二、注射对比剂后延迟扫描时间问题(不考虑Test Bolus和Care Bolus情况),只针对经验估测法:
动脉期扫描启动时间设置原则是在标准动脉期时刻采集填充K空间中心的数据,一般认为,注射对比剂后约20-25s为肝动脉期为动脉早,30-35s为动脉晚,50-70s为门脉期。扫描延迟时间:
(单动脉期)等待时间+口令时间+k空间填中心时间=25s
(双动脉期)等待时间+口令时间+k空间填中心时间=20s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正常成年人年龄越大循环越慢,男性比女性循环慢。笔者所在医院所用的方法是:①对于能够较好屏气的患者,常规采用双动脉或多动脉期扫描(序列采集 18-20s),对于40周岁以下女性患者SST(扫描启动时间)设置为15s,年龄每增加10岁往后延1s,同龄男性比女性再往后延5s。举例来说70 岁女性SST为 18s,60岁男性SST为22s。②对于只能耐受10s左右屏气的患者则只扫描动脉晚期,40周岁以下女性患SST设置为20s,年龄及性别的调整同前。对于循环异常的患者,不推荐经验估测法,而应采用透视触发法或达峰时间法。门静脉期、平衡期及延时期的启动时间把控相对容易,一般分别于开始注射对比剂后50-60s、3-4min及6-8min启动扫描。(截选自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多期增强扫描时相如何判读:
图片
动脉早期:肝动脉明显强化,门静脉无或轻微强化,肝静脉不显影,脾脏出现“花斑样”轻度强化;
动脉晚期:肝动脉明显强化,门静脉中度强化,肝静脉不显影,脾脏“花斑样”明显强化;
门静脉期:肝动脉强化减弱,但其信号仍高于肝实质,门静脉明显强化,肝静脉明显强化,脾脏呈均匀中度强化;
平衡期:肝动脉强化继续减弱,信号仍高于肝实质,门静脉与肝静脉强化减弱(与动脉信号程度类似),脾脏强化减弱。
部分参数卡信息介绍
图片
上图为西门子参数卡界面,7.4s为time to center的时间,也就是扫描开始到填充K空间中心的时间间隔。
图片
腹部的读秒倒计时卡,countdown为打药起始到开始扫描的时间(其中包含设备屏气口令的时间),输入等待时间,勾上Auto Continue,打药与start同时进行,就可以等待倒计时结束机器自动发出屏气口令,自动扫描。
本文参考文献: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系统解剖学 第9版;全身MRI扫描技术彩色图解;医学影像学 第8版;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 第2版;MRI Parameters and Positioning。
如有错误欢迎私信指正,欢迎私信探讨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