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故事圈
故事圈层 上热下寒,寒热平调,两个常用经方收藏好
2025-03-14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上热下寒,寒热平调,两个常用经方收藏好 人体是个复杂的机体,阴阳失衡,不光会单单出现一个病证,往往会寒热错杂,就要寒热平调,才能有良好效果,在经方之中,有两个方子会常常用到。 一、栀子干姜汤: 组成:栀子、干姜 功效:清上温下 主治:微烦身热、腹满或痛、食少腹泻,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1、邪热未除,下之损伤脾胃阳气;2、平素脾胃虚寒,又感邪热;以上出现上热下寒的病证。 方义:栀子苦寒清胸膈邪热,干姜辛热温脾胃之虚寒。寒热并用,相反相成,既减少苦寒伤脾胃,又可减少温热上扰胸膈。 临证拓展:急慢性胃炎、胆石症、食道癌等辨证为上热下寒证,寒热平调用此方。 二、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功效: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而不痛,呕吐肠鸣腹泻,舌淡苔白或黄滑腻。 病机:脾胃不和,升降失序,中焦痞塞,寒热错杂,痰饮内生。胃气素虚,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上为呕吐,下为腹泻。无形寒热夹杂之气结而痞满。因病位在胃肠,故以调和肠胃为法。 方义:半夏降逆止呕,干姜助半夏温胃和中,共奏辛开散结除痞之功;邪热结与胃肠,致气机失常,用以黄连、黄芩苦寒泻热除痞;人参、大枣、甘草,补益脾胃之虚,收健运之功,助姜夏、芩连之力。全方寒热平调,标本兼治,共凑和胃降逆,消痞散结。 临症特点:中见心下痞,上见呕吐或带酸苦,下见大便泻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多见滑。 临证拓展: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不良、妊娠恶阻、慢性肠炎、胃肠功能失调、口腔溃疡、植物神经失调引起的焦虑腹泻、急性食管炎、慢性胆囊炎、幽门梗阻、慢性胰腺炎等辨证属于本证者。 三、两方临证适用: 1、寒热轻重:栀子干姜汤多用于上热下寒之轻症,多伴有微烦,腹泻。半夏写心汤多用于上寒下热之重症,黄连、黄芩祛邪热之力较栀子强。 2、组方不同:半夏泻心汤用黄芩、黄连清上焦之热,栀子干姜汤用栀子一味。半夏泻心汤用干姜加人参、甘草、红枣温中健脾,治疗下焦虚寒腹泻,栀子干姜汤用一味干姜治疗腹泻。 3、病机不同:半夏写心汤主要治疗,寒热夹杂之气结于脾胃而痞满,气机升降失调,上者呕吐,下而腹泻。栀子干姜汤是感受邪热或身有邪热之邪于胸膈,里又有脾胃虚寒而腹泻,上热下寒之证。病机不同,临证注意鉴别。 以上对于两个方证的理解,对于寒热错杂之证的治疗,有了一定的理论根据与借签,更好的调理疾病,方能力挽沉疴! 《伤寒论》随笔(二十二)图片
站群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