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健康故事圈

健康故事圈

健康范围 几种特殊病脉转变的诊断意义——脉诊共读12

2025-03-12

这是最后一个章节了。提示我们要通过观察脉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帮助我们判断治疗方向是否正确,帮助我们判断预后。

脉骤停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就是在脉象疾数的时候,脉搏突然消失,持续几秒,十几秒至数分钟之后,脉搏又逐渐显现。注意这里是1突然停2时间持续不是很长3在停之前的脉象很快甚至很有力。

脉暂停首位的病机是正邪相搏至极,就是打得太HI了。估计不进病房不进ICU很少有机会遇到吧。此外死证,暴脱,虚极都可以出现脉骤停。

这里提到正邪相搏至极的重要标志:

一最常见的是突然打抖寒战。

二出现剧烈疼痛。痛得不敢叫也不敢动。

三出现神志问题,意识突然跟外界隔断了。

脉出

365站群

脉出可以暴出和渐出。很显然暴出是有问题的。原来无脉,短时间内(一般4小时以内)脉搏重新出现,而且浮取中取都明显,无显著虚弱之象(久病重病之人脉当虚弱)。提示预后不良,往往是回光返照之象。

不过如果是在大输血或输液后,脉暴出又当别论。这是因为原先液体大量丢失,现在补充进去了。

渐出则是正气逐渐来复,疾病往好的方向转变。

脉沉渐起

原来脉沉,经过治疗后,中取时,指下感觉逐渐明显,甚至浮取亦明显者(但要有根),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里邪出表。如果是在某些慢性病过程中出现,则是实质性的好转。

脉转大

原来脉不大,在病程中,脉体转为阔大,或转为洪脉。预示病情发展。如果本不该出现大脉的疾病,出现了大脉,脉证不符,更为危重。

脉转小

小脉即细脉,原来不细现在变细了,提示:1气血不足,伤阴伤阳,伤气伤血。2邪入血分,病久入络。3邪退正虚。

脉转短

在疾病过程中脉搏转为不足三部,其机理:

1气郁血瘀逐渐加重(此时多兼弦)

2脏气不足

脉转不静

提示1病邪未除。“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所以反过来“脉静不传”可以是正胜邪退,表邪将解,可以不用药而自愈。或者正气尚能抗邪,邪气尚未传里,交争于表,疾病仍在太阳阶段。

提示2血液妄行(血热妄行,气不摄血均可)

脉转不柔和

不柔和提示预后不良,硬脉,革脉都是不柔和的脉象。

脉紧实转微

脉微是阴阳气血大亏,但也可以提示邪气已退,正气未复。如果是后者,那个微就不是指微脉,而是与紧实相对而言没那么紧实了,偏无力的状态,是对比而言。

弦转软

提示胃气渐复,病情好转。

脉濡转紧

同样这里的紧不能简单理解为出现紧脉,而是指与濡相比较,脉管的紧张度提高了,湿邪退去,疾病向愈。当然还需四诊合参。

到这里这次共读就结束了。想起来我很早以前有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你给病人外治与开方同时进行的时候,我们知道外治前后脉象是会发生变化的,那这时候再开方,是根据治前的脉象还是治后的脉象呢?我忘记当时老师是怎么回答的了,总之我也没太理解。现在重读《临证脉学16讲》又想到这个问题,有了现在的答案:

365站群VIP

理想状态下,应该综合考虑外治前后的脉象再开方。

其实外治前后的脉象变化提示了我们治疗方向是否正确,预后如何。比如一个外感过来,本来脉象浮紧而躁动,你给他针灸或者艾灸后,脉象没有那么浮紧躁动,和缓了很多,那么说明你的思路是正确的,即使当下还在发烧,你也可以判断,他大概率会退烧。此时你再开方,在用药和剂量上就不需要象没有治疗前那么猛,也可能只需要以扶正善后为主稍加祛邪,甚至都有可能不需要开方。

但是如果外治后脉象一点都没有变化,说明你外治的思路是错的,这时候要重新考虑治病方向。

所以外治前后的脉象变化都要纳入开方的观察中。但是现实基本是做不到的。因为通常的流程是病人来,在诊桌上诉说病情,医生就开出方子,然后病人付费,交药房抓药,同时病人去做针灸或者艾灸治疗。如果医生病人多,通常都是病人排排躺,助手消毒穴位,医生去扎针,然后助手拔针,可能都没机会在拔针后再摸脉。

当然具体到不同的病种可能也有不同,长期慢性病变化比较慢,或者医生对老病人体质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外治前的脉象开方。

但不管如何,外治前后摸脉很重要,脉象需要对比了看,脉象的变化也有很多提示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返回

Powered by 健康视界圈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